党的十八大首次将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立德树人”,就是指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和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具有111年历史的师范院校,历来十分重视学校艺术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师教育人才。2013年,学校继续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的要求,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绩。现将我校2013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公布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九四九年后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0年升格普通高等专科院校。2008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
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中共“七大”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主义者陈天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以及大批杰出人物如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周谷城、田汉、黎锦熙、张国基、谭延闿、王先谦、何绍基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一师师生载入《辞海》者达48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江泽民1993年为矗立在校园内的“青年毛泽东”铜像题名。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宋任穷、宋平、李岚清、李长春、李铁映、彭佩云、陈至立、周铁农、路甬祥、刘延东等来校视察,并有多位外国元首来校访问。
2008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教师教育传统,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以本科层次师范教育为主体,坚持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举全校之力培养、培训小学师资。我校现占地面积897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284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82.54万元,馆藏图书文献146.98万册;全校学生17317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372人,中职学生2945人。专任教师616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5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8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4人;有29个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特色专业2个,湖南省“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
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人才培养质量好,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单位,省,市文明单位和花园式单位,省,厅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和教研教改基地、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情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母校,艺术教育始于20世纪初(毛泽东同志于1913年开始就读于学校本科第八班,那时已开设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课程。)。学校在百年的师范教育办学过程中,始终弘扬高尚的人文精神,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课堂艺术教学,课外艺术教育等途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小学教师,师生中走出了诸如田汉、吕骥、胡然、高希舜、黄铁山等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形成了优良的艺术教育传统。学校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后,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精神,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工作,将公共艺术课成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实施以公共艺术教育为重要内涵的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
1.成立了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根据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要求,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其下设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2.成立了学校公共艺术课教研室
成立了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挂靠在学校教务处,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全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包括课程开设安排,开课教师资格认定审查,课堂教学质量日常检查,教学文档资料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同时,选派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专业功底扎实的青年担任教研室正副主任,领导,组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工作。
(二)完善课程设置,构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课程
学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网络课程——书法鉴赏》7门限定性选修课和《当代影视评论》、《音乐剧鉴赏与表演》、《欧美影视与西方文化》、《中外优秀纪录片赏析》、《合唱艺术》、《20世纪中国文学影视改编与欣赏》、《世界民族音乐赏析》、《合唱指挥》、《园林艺术概论》9门任意性选修课。另外,在学校所有师范类本,专科专业中设置了《< 恰同学少年赏析>》、《美术基础》、《乐理与视唱》、《基础钢琴》等艺术课程,同时学校在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全校每位非艺术类专业生必须在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中选修2个学分,36学时,多选不限;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规定“每个非艺术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在艺术限定性选修一门并且通过考核,否则不能取得毕业资格”。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从2009年秋季全面实施,2009年秋季08级1449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选修;2010年春季08级2881名专科学生进行了选修,秋季09级1652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选修,2011至2014年,累计有10693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选修。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开放,为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提供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使公共艺术课程大亨真正地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平台。
2.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为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工作,学校要求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组织专家,教授制订好各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每位教师在各自的教学科目上都要有详细的教学日历和教案,并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编写PPT,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学校教务处组织人员及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日历,教案进行检查,加强对教师课前工作的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3.从优选用课程教材
针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学校采用从推荐的优质教材中选用,组织专家联合编写等办法,做好学生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供应,保证学生选修的需要。例如,2011-2014学年,学校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荐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公共艺术课系列教材的函》,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材主要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等教材。
(三)整合教师资源,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师资队伍
1.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关键,我们依托学校的师资平台,结合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际,在全校范围内(主要是音乐舞蹈学院和美术与设计学院)整合公共艺术课程师资,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目前,这支队伍共有40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52.5%,兼职教师19人;高级职称教师29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72.5%;研究生学历教师34人,占任课教师总人数的85%,公共艺术课程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学习进修、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改立项等方面,享受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公共艺术课程教师成长的措施,一抓师资培训,定期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二抓以老带新,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常年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让他们通过讲座,学术交流,指导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三抓活动开展,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定期开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教学比武以及优质课评比,四抓常规检查,五抓教学考核,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对教师教学工作实行全面考核。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的提高了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了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基础设施
教学基础设施是保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近几年,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通过改扩建教学场馆,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音像资料等,极大地改善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基础设施。例如,2008-2009年,学校投入经费约110万元,建设了书法教室、钢琴教室,形体训练房以及用于艺术教育的多媒体教室等;2010年-2011年,学校准备投入经费3500万元,建设21000平方米艺术大楼,2012年秋,新建成的艺术大楼投入使用,2013年6月,新建成的艺术楼大剧院投入使用,2014年,新建成的音乐厅投入使用。据初步统计,学校现有用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场地6735多平方米,教学仪器2446台(套),总值543多万元,图书音像资料价值20多万元,基本上满足教学的需要。
同时,学校每年还投入教学经费8万元,主要用于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以及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建设等,保证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工作的日常运转。
(五)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科研水平
学校将科研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公共艺术教育品味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取得了好的成绩,促进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共承担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有关的省级课题16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有关的论文184篇,出版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有关的著作,教材9部;获省级以上的公共艺术课程有关的成果优秀组织奖1项。
(六)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活动空间
学校在搞好公共艺术课堂课程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活动空间,坚持把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立足点,发挥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互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以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创造性,提高其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1.注重大学隐性文化建设,发挥隐性课程陶冶学生品性,提升综合素质的独特能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一所“百年师范”的名校,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校舍古朴优雅,建筑依山就势,人文精神自然渗透。这里的师生诸如黄兴、陈天华、蔡和森、毛泽东、徐特立、何叔衡、罗学瓒、段德昌、李维汉、任弼时、郭亮、夏曦、袁国平、刘畴西、毛泽民、毛泽覃等革命志士,其光辉的一生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完美体现,其杰出的业绩彪炳青史。学校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适时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使这些建筑设施,这些革命志士,成为激励师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丰碑和高举伟人风范烛照学子前程的精神家园。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大学生艺术情操和综合素质。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歌手赛、节日晚会、书画比赛、合唱比赛、毕业生汇报演出、“推普”晚会等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同时每年将高雅艺术节引进校园,提升校园文化艺术气息和品位,让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外艺术教育对自身审美和艺术情操的提升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二是组织学生参加三年一次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其他社会艺术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展示我校学生的良好艺术素养。2009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爱国歌曲大家唱—全国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获优秀组织奖,选送的合唱歌曲《雨后彩虹》获一等奖;参加湖南省教育厅红歌演艺决赛获一等奖;参加由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省长沙市文明委共同主办的“十万大学生颂祖国”活动获银奖;参加湖南省首届戏剧节比赛共获五大奖项;参加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首届高校文化艺术节获风采大赛金奖、主持人大赛亚军。
2012年,第七届新加坡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中国赛区,我校屈誉获得国家级小提琴一等奖,谭文静荣获国家级小提琴三等奖,朱娉荣获国家级钢琴三等奖,以及国家级小提琴优秀奖2项;参加湖南省第四届“洞庭杯”民族器乐系列大赛我校学生获得省级古筝金奖4项,省级琵琶金奖1项,省级古筝银奖2项,省级二胡银奖1项,省级二胡铜奖8项,省级古筝铜奖1项,省级笙铜奖1项;在儿童诗文创作(配画)大赛中我校李德凤、覃霜思获得二等奖。
2013年,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3项;参加湖南省首届高等院校音乐舞蹈本科专业基本功大赛,我校学生取得省一等奖2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5项;第三届小学生教育专业学生儿童诗画创作比赛唐婷和李婕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在湖南省首届青年文化艺术节中,荣获金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1项。
2014年5月在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湖南省教育厅举办的 “我的中国梦——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活动”中,我校共14位同学获奖。其中,美术与设计学院2013级书法班唐玉洁、曹泽全、龙情、邓昌明,2012级美术班邓缀获软笔类一等奖;教育科学学院633班蒋惠玲、马克思主义学院615班田振、外国语学院600班潘慧获硬笔类一等奖;美术与设计学院2013级书法班王小曼、2010级美术班徐志媛、文学与传播学院617班吴樊获软笔类二等奖;文学与传播学院616班刘洁、外国语学院2012级1班斯涛获硬笔类二等奖;美术与设计学院642班羊鸽获硬笔类三等奖。
我校获湖南省规范汉字书写活动“优秀组织奖”。苏美华、周海彬、桂昕翔3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4年8月18日,由世界音乐舞蹈联盟会、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国际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家联合会、国际音乐舞蹈艺术家总会举办的第21届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荆花音乐、舞蹈、器乐艺术大赛,我校徐陈娇、夏霁莎、邹玉三位同学荣获小提琴金紫荆花奖(特等奖)、金奖、银奖。
2014年7月27日,第五届中国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我校选送的群舞《八班教室》获得作品金奖的第一名,这是自1998年“荷花奖”举办以来湖南省获得的唯一金奖。
第四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定于2014年7月12日——7月20日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我校音乐舞蹈学院崔思蕖教授指导杨金金同学参加了比赛。通过激烈的角逐,杨金金同学获得第四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三等奖。
2014年暑期,我校第一附属小学“百舸”学生管乐团一行35名小乐手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2014年国际管弦乐(新加坡)大赛。此次比赛共分为管弦乐专场音乐会、管弦乐团体比赛、个人比赛、专家点评课四个部分。乐团凭借着对《康康舞曲》和《红色娘子军》(选段)两首曲目的娴熟演绎,团体比赛以全场最高分摘得小学组金奖的桂冠;另外,12名队员参加了个人比赛,获得了三金、三银、三铜、一优秀的优异成绩。
2014年7月23号由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高等教育影视学会、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盛典暨获奖节目观摩交流和高峰论坛活动在西宁落下帷幕。来自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以及全国部分高校的师生200多人参加了微电影高峰论坛、获奖节目观摩以及颁奖活动。我院由谢杰、朱晶老师指导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DV作品在1800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电影节五项大奖。其中覃柽同学的《微笑的价格》荣获电影节短片类一等奖,申唯同学的《关爱母亲》《低头族》分别获得电影节短片类二等奖和电影节高校单元三等奖,向芬芳同学的《光盘行动》获得短片类三等奖,何强同学的《爱护花草》获得电影节优秀奖。
此外,学校还组织音乐舞蹈学院和小教大专部学生参与影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拍摄;组织校园艺术团朗诵队参加湖南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园仪式汇演”;组织商学院学生参加长沙市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雕像落成典礼”;组织体育学院学生参与湖南卫视拍摄“成人礼”仪式的拍摄等,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三是组织学生举办科技文化节、校园艺术节、社团活动月、园区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我校现有学生社团42个,平均每年开展各类社团活动300余次,参加学生达16000余人次。学生社团风采已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中,红色学坛秉承百年一师革命传统,着力打造红色品牌,曾献策省第九党代会;国学会遵循“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宗旨,致力于校园精神文化的繁荣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曾被评为“首届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获得团中央,中华文化经典朗读全国组委会授予的“中华文化经典朗读工程全国示范社团”称号,并入选“湖南之最”,学习毛泽东协会致力于学习青年毛泽东,开展学东大讲坛、清明祭等特色活动,学会先后有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老、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周淮河、原总参宣传部副部长现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王立华题词或举办讲座;守望支教社、家教协会坚持每年暑假到偏远地区开展支教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其中“守望支教社”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学生社团”。此外,爱心社、晨曦音乐社、街舞社等社团组织开展了许多公益,文艺活动,营造了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尽管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学校是新升格的本科师范院校,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设备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教学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教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我校将充分发扬毛泽东同志母校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教育传统,认真研究解决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他们的健全性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湖南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做出贡献。
教务处
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