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2017中国·长沙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与传承问题高层学术系列论坛”举办第三场——圆桌论坛。本次论坛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杨曦帆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赵书峰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胡晓东博士、内蒙古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魏琳琳博士四人主讲,云南省音乐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赵培波主持,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杨民康教授担任评议嘉宾。
此次圆桌论坛以“文化认同与本土音乐教育”为主题,在共时性层面探讨其空间文化、历史文化概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观念的提出,本土音乐的学校教育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中小学广泛推开,到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以来,本土音乐的学校教育更是以一种“国家行为”的策略被彰显出来。在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框架中,本土音乐的学校教育属于应用民族音乐学的范畴,这一行为表达了民族音乐学者“回馈田野”和“抢救濒危音乐文化”的学术理想。但它往往又与现代文化的工业性生产、现代观念的中心主义、现代学理的本质主义纠结在一起,它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本土音乐固有的“族群文化身份”?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本土音乐“维系族群社会结构”的本源性功能?在座的专家们从“文化认同”视域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析与反思,在族群认同、区域认同和国家观念的问题意识中进一步考量本土音乐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
论坛由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张应华教授主持,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及来自兄弟院校的师生参加了论坛。由多名专家学者同时开讲的形式,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认同,多角度的解析、思想观点的碰撞营造出强烈的学术氛围,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编审:李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