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教授
李坤,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湖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离散与连续时滞反应扩散系统的行波解及其渐近性态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先后在《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Zeitschrift für angewandte Mathematik und Physik》等国际著名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他引57次。曾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和党员先锋岗。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李坤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属于数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利用新思想和寻找新方法解决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科研成果主要形式是论文。“数学理论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所以撰写论文的时间周期很长。从最初想法到撰写,再到反复修改论证以及投稿接收发表,一般需要2-3年时间。”李坤教授说道。由于平常需要承担教学工作,他的科研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周末或者假期。“做基础理论研究,要有耐心、执着、甘于寂寞。要打牢专业基础,脚踏实地,虚心向同行请教,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李坤教授表示,“做科研应当具备这些品质,因为数学理论研究高度抽象,逻辑严密,并伴随大量计算和数值验证,需要一遍遍反复推敲,稍微粗心就会出错。还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可以帮助研究者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产生更多新的思想和方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与同行多交流请教,开展合作研究,才能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在谈及漫漫科研路上的“坎坷”时,李坤教授说到:“数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时间长了难免会有畏难想法,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就会尽快调整心态,潜下心来继续搞自己的科研;有时还会经常遇到理论推导和新方法选取的困难,需要查找大量资料进行阅读和验算,这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总之,做理论研究需要心静和坚持,浮躁是很难做出好的成果的。”漫漫科研路上,李坤教授始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源于选择,追求长远
如今,李坤教授的科研成果在同事们看来已是硕果累累。他表示,自己选择“数学”这一专业,其实是想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在我们那个年代,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气浓厚,教师地位高,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件特别自豪、令人羡慕的事情。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就萌发了做大学老师的念头,所以后来就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开始接触一些科研工作,毕业后也如愿进入到了大学工作。”求学期间,他遇到了对自己影响至深的导师,“我的博士生导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教会了我如何做科研,如何选择科研课题,避免了在刚开始做科研时走弯路,这是我毕业后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同时,他的教学观念对我影响也很大。”李坤教授回忆到,“记得研二时,导师开始让我看文献,他并没有给我指定科研选题,而是让我自己在本方向内查找文献,自由选题,自己感觉喜欢就可以做。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该看什么,看完了文献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课题去做。我觉得这段时间是比较痛苦的,但这段经历过后,我却发现自己拥有了独自做科研的能力,可以很快了解本方向的前沿动态,并找到合适的选题。另外,导师还经常告诉我,要想在大学站稳脚跟,教学是第一关,比如数学知识的讲解要抓住本质,语言简单精炼,少用ppt,要写板书等。”
入职一师后,李坤教授并没有停止学习探索的脚步。2017年在国防科技大学做完博士后之后,又前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主要是想多了解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李坤教授表示。做博士后期间,他跟合作导师深入学习了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在麦吉尔大学访问期间,则跟合作导师深入学习了时滞微分方程的振荡理论。“这使我了解了研究前沿,对我今后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同时,他们也对我科研项目的申报给予了非常细致的指导。”他担任了美国《数学评论》的评论员,《数学评论》是一份在国际数学界享誉很高的评论性和报道性的数学文摘杂志,杂志在世界范围内聘请数学研究各个分支领域内的学术权威作为评论员。每当有新的创新观点文章发表,便邀请相应领域的评论员对论文做出评述,阐明该文章与先前文章的不同之处,与其他研究成果的相关性等。李坤教授的评论观点具有较强前瞻性和方向性,在业内享有较好声誉。“成为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也使我有机会了解更多优秀的同行,我将继续努力为科研同行提供更好的文献评论。”李坤教授表示。
教研结合,用心育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作为高校科研人员,李坤教授始终坚持教研相辅相成的理念,积极承担本科生核心基础课程《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高等数学》《线性代表》等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引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有时会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科研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将部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教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李坤教授说到,“比如我在讲常微分方程零解的稳定性分析时,正好与我的科研课题中的无穷时滞分布有一定关系,内容涉及到导数、偏导数和微分方程的平衡点等知识,我就把该内容整合成案例给同学们讲解,效果不错。”李坤教授在教书育人上,有着与做科研一样的志趣和投入。他与生为友,常常耐心教导学生要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牢基础,要多反思学习的内容,要踏踏实实,耐得住寂寞,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他指导学生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三等奖1项。
“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李坤教授的座右铭。无论是做科研还是搞教学,他都感到很充实、有意义。“学生获得知识、收获成长,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满足与成就,因此便更爱这份职业。我会带着一颗诚挚的心,脚踏实地继续坚守在教育事业上。”李坤教授说。
(编审:欧阳斐)